。
眼下,这第一座字宫,直接就有了学址和学校了。
如果说杨沅刚才给他们画的还只是大饼一张,现在他们已经闻到面香味儿了。
一位蓬州名士忍不住离席而起,到了杨沅近前,深施一礼。
“抚帅,我川峡每年都要修缮城池堡寨、清淤河渠、水马驿路、防灾治疫,如此种种,用度颇大。
抚帅要编撰图书,要建学宫、书院,要大兴文教,所费更是不菲,我潼川财力能否负担呢?”
杨沅道:“先生不必担心。我潼川府和利中府,所需要负责的只是川中驰道的修建费用。”
“至于说学宫,学院,书馆、编撰等等一应费用,不从官府度支中支出,便不会增加川峡百姓的赋税。”
那名士是个较真儿的,继续问道:“那么,这钱从哪里出呢?”
请...您....收藏6...9...书....吧....!
杨沅道:“本官接受捐赠,也鼓励地方豪绅自建书院、书馆和学宫。”
杨沅一指吴渊:“比如蓬州学宫,本官就是要全权交由吴家主去管理的。
学宫设山长两位,一个主管教学,一个主管其他一应事务。
学宫所收束脩和刊印书籍收入,支付学宫正常消耗之外,自当由捐赠者自行处理。”
在杨沅的意思里,这捐赠者就相当于校董了,只不过比现代的校董权力还要更大一些。
这也是没办法的,总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全是你的了。
一些地方豪绅听了,鼻息立即粗重了。
谁看得上那点束脩啊,重点是学宫教出来的学生,将来都是什么人呐?
这山长可就是他们最大的那个老师。
天下士子,谁敢不尊师重道?
两个山长,教学那个是流动的,捐赠那个可是世袭的。
如果一批批的学子从这学宫走出去,那吴家……
有那财力不比吴家差太多的豪绅,恨不得立刻给自己一个大嘴巴。
不用想了,吴渊是绝不会把到手的肥肉分给他们的。
现在只能看能不能抢先夺取其他地方的机会了。
只是,其他几座学宫、书院肯定不能建在蓬州,到了外地又强龙不压地头蛇……
一时间,便有人想着趁着先得了消息,马上和别处的豪绅联络,联手办学。
另有一些人财力不足的,就想着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