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前的那套机械工具要先进太多。
最大的便利,则是效率的再次提升!
以前的机械实验室做一个性能测试要三天,这里dna设计模块化,编译高度自动化,扩增完全不需要用手,从头到尾,设计人员已经告别了直接操作dna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助手双手快速在视网膜投射的屏幕虚空快速操作。
“数量,一千!”
“温度,一千万开尔文!”
“……”
“搞定一个!”
一个测试项完成,确认无误后,助手实验员立刻选择开始,同一时间,助手立刻开始下一项测试环境的的配置。
同样的场景,不只是程翔这里,材料研究科室里,几乎处处都是这样的景象,忙碌而又精准到位。
前所未有的科研环境,前所未有的科研氛围,这是生物科技带来的质的飞跃。
而同样,在另外一段,能源研究科室。
核聚变研究小组,这里,如今的人员规模丝毫不见得少。
陆陆续续加入进来的生物基因编程专家,生物设计专家,核聚变专家,量子工程专家多的数不清。
机械电子是利用自然的一种方式,生物也是。
研究生物核聚变,或许方式不一样,但是一样会涉及到相同的物理定律,所以,这些研究自然科学理论的科学家,一个都少不了。
眼下,在完成对一共完整的样本分析后,第一次设计聚变体样本开始实验测试了。
“开始第一次试验!”
“加入氦三燃料溶剂!”
“明白。”
“燃料输入成功!”
“注意观察!”
……
张世昌等人每个人都仔细看向智能终端内呈现的实验细节,一边观察,一边做着重点想法记录,一边交流。
此次实验区域只有十几个能源细胞,三代聚变体就装载在能源细胞内。随着氦三溶液进入模拟环境的组织液中,通过渗透压反应,单个的氦三例子,开始被细胞膜吸附。
吸附到细胞膜表面后,平滑的细胞膜顿时开始形成一个凹进去的内隙,空腔紧紧夹住了氦三粒子。
紧接着,内隙出开始分泌特殊蛋白,游离的蛋白立刻触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rna,rna立刻开始转录,生成特殊快递蛋白,快递蛋白快速游离到细胞膜内隙,很快,内隙开始溶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