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虫洞通讯是否有距离限制?
呃.
反正人类到现在还没测试出它的极限,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目前到的最远的地方是洛牧斯三号创下的柯伊伯带,还因为虫洞通讯技术,实在是太‘黑’了,黑到都不该是现在这个水平的人类所该拥有的,就如同麦克斯动力系统一样。
但偏偏人类就是拥有了这两项对于探索宇宙来说,加成极大的技术,相当于刚出新手村,就获得了两件史诗装备,那杀起怪可不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嘛。
也因此,宇宙开发局的探索任务中,除却不断的创造记录外,也有测试虫洞通讯的极限,毕竟不知道极限在哪,又如何去突破极限呢。
而上次得出的结果是哪怕是在柯伊伯带,虫洞通讯技术也依旧是几乎无延迟的畅通无阻,怕是进入到奥尔特云才可能出现点其他的变化吧,不过这是很遥远的事了,因为奥尔特云距离人类太远了,距离的遥远就意味着时间的漫长,除非人类在零式驱动上能够获得重大突破。
话说回来,正因为这项技术是如此的强大,所以TPC在测试成功后,就和PWI合作一起开始铺设覆盖太阳系的通讯网络,并称这项计划为‘宇宙网’,也因此,习惯了‘互联网’的大家就称呼其为宇宙网了,顾名思义在宇宙的网络。
自从宇宙网正式投入运营后,但凡地球之外的通讯,都高度依赖于宇宙网,毕竟习惯了便捷,谁还想去等待呢。
宇宙网也不负众望,质量相当的可靠,很少出现过断网的情况,之所以是很少,而不是没有,是因为技术终归是要由机械来实现的,宇宙网再强大,依旧需要载体,也就是人造卫星,而人造卫星是由无数的零件组装起来的。
不管再怎么细微,每一个零件都是由机械加工而成,可机械加工不管技术再怎么进步、人员再怎么精心,实际总会和理论存在偏差,这并不以人力为转移。
哪怕是用最好的机床,加工出的最好的零件,甚至哪怕是用纳米技术,用无数纳米级的材料组合起来的零件,放大到一定程度再看的话,其表面也依旧是崎岖不平的。
哪怕是中子星,这种在宇宙中都是极限密度的天体,放大到比中子还小的程度,表面也还是坑坑洼洼,甚至说宇宙中的致密天体黑洞,只要放大镜的倍数足够高,也依旧能看到无数的缝隙和窟窿。
这就是错误可以避免、偏差却只能减小的无可奈何。
除非技术达到微观世界的极限小,否则的话,制造的零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