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各地防务已经移交当地民团,军队可以集结开拔了。”桂林兴华军大营内,众将济济一堂。桂林战役结束之后,兴华军同样向前出击,对各地进行了有效占领,但兴华军主力部队不可能成为驻防军,所以一方面,高衡从安南的民团以及广西西南部的原明军中抽调了一些人马,组成了驻防民团,一方从回流的老百姓中征召一些青壮,加入民团。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用来维持秩序的,高衡也不指望这些民团能上战场打仗,只要能维持后方相对稳定就可以了。因为有了舰队的缘故,除了携带必要的干粮之外,军队的补给可以依赖水师,各地兴华军主力分批次在桂林集结,然后火速南下,经过平乐府火速奔袭梧州府。过了梧州府就是钦州湾,高衡的军队可以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补给。
明代广西和广东两地的划分比较奇葩,后世,大家都知道,广西拥有好几个海岸城市,但是在明代,广西是没有出海口的,广西沿线的出海口,比如廉州、钦州都划给了广东,导致全部的出海口都被广东把持了。
当然,这个问题在高衡这里不存在,反正这一片都是兴华军的实际控制区,兴华军在哪里接收物资都是一样的。按照统帅部的布置,兴华军这次行军颇有章法。高衡起了个名字叫做分段式行军,停人不停船。
简单来说,就是主力舰队从下龙湾出发,然后沿着华夏的海岸线一直航行,每到一地,就分出一些船只来卸载物资。假设兴华军将船队分成十组,从下龙湾出发的时候是十组船,到达钦州湾之后,第一组停靠,在钦州湾卸货。其他九组继续前进,这一组卸货完毕之后就起程,将物资留在钦州湾,陆军自己过来接收。
陆军接收完毕之后,沿着海岸继续前进,这时候前面的九组船可能有到达了阳江,那就在阳江再放一组船卸货,陆军行军过境之后自动接收。以此类推,下一组在广州,再下一组可能是厦门,就这样一段一段往前推进。
陆军行军一段时间后该休整休整,船只在海面上不停,一直沿海岸线向北航行。等陆军到位的时候,基本上水师也在长江就位了。这种分段式行军的好处是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停人不停船,保证物资随时都在机动中,灵活性也大大增加,也不是说就是非要固定在某个点卸货,只要陆军需要,水师随时可以靠岸对陆军进行补给。
兴华军主力从桂林开拔,同时高衡派人火速通知壕镜的马士加路也和台岛的郑成功,让他们也一起行动起来,等下龙湾的水师主力经过的时候,进行联合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