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拼消耗也会将霹雳军拖瘦、拖死。
当然,忽必烈也不想出现三国时吴蜀联合抗魏的情况,他的策略是先稳住霹雳军,让其攻宋时袖手旁观,这也是他并没有禁绝双方民间商贸往来的重要原因。为此,在襄阳战事正酣之时,忽必烈派出礼部尚书廉希宪出使霹雳军。作为汉化极深的畏兀儿人,廉希宪颇有外交手段,其虽明知霹雳军在名义上乃为大宋臣属,但仍然以元廷的名义向欧阳轩递交国书。在国书之中,元廷提议两国为叔侄之国——元为叔,霹雳军为侄,将霹雳军地位提到与大宋平起平坐的地位。除此之外,廉希宪还向欧阳轩转达了忽必烈的建议——两军结盟攻宋分其地,事后由霹雳军据有荆湖南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和江南西路。
不得不说忽必烈的提议很有诱惑力。这四路面积占临安治下面积的三分之一,也有潭州、岳州、广州等重要城市,江南西西路更是富庶之地,人口甚至高达八百万以上,如果获得以上地区,将会使霹雳军实力暴增。更重要的是,以上地区要么与霹雳军控制区接壤,要么播州毗邻,获得后可与原有辖区连成一片。即便元军翻脸,霹雳军也可以凭借着以上四路形成的战略纵深,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
欧阳轩当然知道忽必烈的话不可信,熟读史书的他当然不会重蹈宋廷的覆辙。宋廷一贯目光短浅,先是与金联手灭掉了契丹。没有了汉化后变得文明的契丹的阻挡,更加野蛮的金人策马南下攻破汴京,掳走了钦、徽二帝和大量宗室官员,惨遇牵羊之礼悲惨境地。差点被团灭的赵氏政权,不得不迁到临安,偏安江南一隅。此后,宋廷并没有吸取靖康之耻的教训,又与蒙古与合力灭掉了金国,这才有了眼下鞑兵连年侵边,以致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陷入政权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窘境。
欧阳轩严辞拒绝忽必烈的提议,并非是怕元军灭了赵宋之后翻脸,而是他一眼看穿了其挑拔离间的险恶用心,使临安朝廷不会相信霹雳军会真心抗蒙。实际上,廉希宪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如果霹雳军同意联手更好,即便不同意,也会让临安政权产生狐疑之心。他故意递交国书,又明知霹雳军绝不会联蒙抗宋,仍然而为之,便是要在两者之间打下楔子。此事之后,无论霹雳军如何解释澄清,临安朝堂对霹雳军的警惕戒备都不会放松,更何况朝中高官不少人对霹雳军恨之若骨,他们的态度是“宁与外贼,不与家奴”。
临安朝堂的高官们正是占据在道德的制高点,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视蒙古人为野蛮的鞑贼,视霹雳军为家奴。在他们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