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朕刚刚所说的标准,我们来算算一个卫所有多少的武官。”
“一百六十二个总旗、五十四个百户和试百户、十八个五百户、六个千户和副千户、两名卫镇抚使、四名指挥佥事、两名指挥同知和卫指挥使,一个卫所中武将一共两百四十九人。
而之前的则是七百一十九人,精简了六成五。”
即便是算账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崇祯嘴角不自觉的抽了抽。
一个五千六百人的卫所有七百多名武官,最低都是从七品,大明之前四百多卫所,单单是从七品以上的武将都有二十八万。
再算上世袭、蒙荫、候补等等,至少有近三十万名有品阶的武将。
两百六十万军队中,九个军人中就有一名武将,何等的夸张和臃肿。
也就是大明的卫所制度自耕自足才能养活这么多的武将,否则单单是这么多的武将都能拖垮大明的财政。
实际上,他也不知道后世的三三制到底合不合适现在的,但既然大明已经大力发展火器了,且燧发枪已经有了三八大盖了影子,那么三三制的跑不掉的了。
至于火器研究院什么时间能搞出类似三八大盖的燧发枪,他不知道,或许几年或许他死了都不一定能搞出来。
但火器在不断的发展,与其让其他人瞎搞,不如他提前将三三制这个东西搞出来,在军中先试验、摸索起来。
其次就是降低预备役卫所的军队数量,一个卫所少千余人,两百多个预备役的卫所就少了二十多万人,衣食住行和军饷、器械消耗等能节省相当大一笔开支。
最后则是借机解决军中庞大数量武官的问题了,虽然依旧很多,但已经少很多了,关键是能解决武官退役的问题。
“如果按照最高层退役后,下属直接顶上去,算下来有一百零八名总旗、三十六个百户和试百户、十个五百户、两名指挥佥事和一名指挥同知要退役,总计一百六十二人。
预备和常备按四百个卫所算,就是六万四千人,平摊五年,每年一万两千八百人。
虽然依旧很多,但相对之前的已经少太多了。
朕在想,预备役武官的的退役年龄要比常备军的退役年龄晚三到五年时间,如此,常备军的到了退役的年龄到了武将,工作突出、军士能力过硬的就转到预备役中担任。
这样就能将常备军中的训练方式、作风等等带到预备役中,让预备役和常备军保持在同一条线上。
预备役中优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