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虽然有两百余艘战船,可大多为轻型快捷的战船,就连海沧船和苍山船都不足五十艘。
这样的实力编制,打打建奴和海盗是足够了的,但想要出海作战,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因此这造船,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这可不光是用银子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时间来建造。
因此对于袁可立的登莱镇,是需要绝对的支持的。
这经费自然是不能够让他一个人出的,去年只是一个起步,就耗费了他几十万两银子,就算他坐拥一座金矿,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
关于税粮,朱由校也是分的清清楚楚,五百万石粮米作为备用,应付明年的天灾和荒乱。
再拨出三百万石粮米,专门用作军粮,支持九边和辽东的一切军需,剩下的,才是户部可以调度支配的。
百官对于皇帝这样明显的区别分配,自然是不满的。
别的不说,他们的俸禄都没还发呢,就把钱全部分摊了出去,这实在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一些官员终于忍不住,顶着压力向皇帝劝谏,大概意思就是要以国事根基为重,应该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
按照他们的说法,老奴既然已经被压制住了,北边草原的蒙古部落也已经没有了威胁,根本不需要在军事方面耗费这么多的银子。
至于所谓的预防天灾,他们更是不认同,认为皇帝是在危言耸听。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将官员们积欠的俸禄,以及各部和地区衙门的经费落实才是。
他们甚至还说了,陛下既然已经登基,那这修缮皇陵之事就应该提上日程了,早点选个风水宝地,动土开工才是。
朱由校听了之后勃然大怒,这不是在诅咒自己早死嘛?
我连二十岁都不到,就要着手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看来想让自己落水死的人,大有人在啊。
尽管朱由校是后世人,不是太相信封建迷信,可是这种话语,他怎么忍受的了?
劝谏的官员见皇帝震怒,站在下面瑟瑟发抖,还在那里支支吾吾的说什么是为皇帝好,要遵守礼制。
朱由校当即下令,将这些全部拖下去廷杖,不过他的廷杖之下,可是鲜有活口的。
当杨寰禀奏这个官员已经暴死后,朱由校心中的怒气才终于消散了一点。
而后就再无官员胆敢劝谏了,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眼观鼻,连头都不敢抬。
半晌过后,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