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崩于太庙,传位于公子琰,谥为“安”,即秦安公。
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定秦公谥号为“安”的确是有争议,毕竟秦公期内,秦国开疆拓土的速度以及疆域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先君武伯。但林琰还是力排众议将“安”作为了君父的谥号。
秦安公崩亡之后,韩悝也是谏言推迟洛水会盟一事,但林琰决定还是暂且秘不发丧,以诸多兄弟尚还在宛城等日后归来一同扶灵柩将君父的棺椁送往陵寝之地,韩悝也是应允。
秦国素来有着只留下新君一人固守宛城的传统,避免兄弟阋墙的尔虞我诈,明争暗夺,即便是这代的储君公子琰比较强势,但还是遵循了这个规矩,似公子嬴渊、嬴诚、嬴穗和赢如意等诸多成年公子皆是在洛邑组织洛水会盟一事。
宛城之中的大秦公子除了林琰之外,也只有公子行而已,后者因为伤残定然不能够亲身参与进储君的争夺中,故而也是被渐渐的遗忘。
太庙这些事暂且是有着宗正嬴和鲁阳君嬴焘打理着,暂且勿要林琰再去烦心,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成了后日的洛水会盟。
至于韩王以及韩王室宗老与韩国的一众士卿,林琰也并未再得寸进尺的逼迫,而是让韩王亲赴洛邑参与洛水会盟,其余除了必要之人皆是遣散回韩国境内去。
只是韩王似乎是在为秦公牵马走了一遭后,回到了宛城的韩国驿馆突然是胡言乱语、举止疯癫了起来,见其精神失常之后,林琰并未逼迫,而是选韩太子苍,即韩相国张开地、上卿公仲朋、田苓一同随行前往洛邑。
此番前来应洛邑会盟的声势不可谓不大。
老秦作为大秦的铁杆盟友,也是在此番齐盟伐秦至桂陵之战结束这一期间,唯一向秦国伸出援手的诸侯,亦是派遣了掌管老秦军政大权的大良造公孙鞅前来,若是再加上已经是赶赴来洛邑许久的司马错、宣冉和公孙起,老秦这边的老壮青三代皆是有着人物参与。
赵国派遣来的使团是太子何,随行的有赵相国肥义,赵王并不贪恋权位,却是独爱领兵作战,为了能够专心用于赵国兵事,赵王也是将政事的大权悉数移交给了太子何,由相国肥义辅佐。
当初魏国徐州会盟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