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作用态度必须端正,保不齐就能捞到点好处。
“不不不,只要幕府能保持现状,不破坏东亚的稳定局面,陛下就不会对其用强。再说了,即便要向日本宣战,也用不着这么多船。
实话说了吧,前几年帝国在东边发现了一些岛屿,比琉球国还大,土地也更肥沃,只有少量土著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
陛下觉得让其荒废下去有点暴殄天物,于是就与几家大族私下商量如何开发。最终这几家大族决定帮海军在其中一个岛上修建基地,顺便派些家人带领移民上去耕种,所出钱物算是购买土地的费用。
那些后来大船上装的都是建筑材料和移民,少说也有四五千口。别看这么多人,实际上只是第一批,连一座岛也占不满。
我听总参谋部里的朋友说陛下还在筹划第二步,到时候会允许更多人参与进来。但这个消息不能太早传开,如果全都想去投资,让谁去不让谁去就该有麻烦了。
唉……我看着都眼馋呐!当年先去吕宋、安南买地建农场的那批人现在都富得流油了。可惜咱家底薄,既拿不出买地的银子也找不到去耕种的移民,只能望洋兴叹喽。”
琉球王始终把日本当做心头大患,孙千户心里很清楚,万一哪天失去了大明帝国的庇护,这个海岛上的小国连一个月都扛不住又得被灭。
但船队真不是去日本的,两者相距又太近,还常有走私贸易,没法就坡下驴。那瞎话该怎么编呢?这时在海军统计司五年多的培训就有用武之地了。
瞎话还是瞎话,但不能全是假的,必须半真半假才经得住推敲。但这也只是仅仅合格,如果能借此为帝国牟利,还能让受骗者觉得不吃亏,即便将来露馅了也不会记恨,才能配得上海军统计司调查员的称号。
“日本向东……那边气候寒冷怕是不宜耕种吧?”琉球王还真不是白给的,脑子里有点东西,闻言仔细想了想马上有了结论。
“大王误会了,不是千岛群岛,那地方海军早就发现了,还建了补给站。不是日本向东,是从吕宋向东。我没有亲眼所见,却听总参谋部的朋友说起过。当地气候和吕宋差不多,有山有河,最适合大面积种植甘蔗。”
忽悠人就怕两种,一种是太没脑子,听了就信,可信了之后啥想法没有;一种是太有脑子,知道的还多,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细微漏洞,继而产生疑问,不解释清楚真不信。
而有点脑子,但知识面和逻辑思维又不是太强的人最好忽悠。只要大体逻辑上没问题,再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