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节外生枝的情况,这一部分仍然属于不太起眼的内容。
整个技术和测试团队的氛围也因此而显得相对轻松。
甚至在测试结果确定符合设计要求之后,梅尔丽·赫斯特博士还提出把六台已经被完全烧黑了的火箭助推段一字排开,和三十多名核心人员一起合一张影。
尽管并非所有人都对这种抛头露面感兴趣,但毕竟是一项重要的阶段性胜利,加之赫斯特如今又是子系统负责人,因此众人也都选择给她几分面子。
再加上简短的庆祝仪式,一番折腾下来,也不知不觉地很快进入了深夜。
总算结束工作的众人陆续离开,少数还需要值班的,心思也都飞到了不久之后的圣诞假期上面。
只剩下赫斯特的副手兼学弟、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直接负责与波音方面对接的丹尼尔·贾博伦斯基还留在电脑前面,准备通盘整理一遍过去几天的测试流程,以便未来填充自己的博士论文。
但这个本来只是勤快一下的行为,却让他很快捕捉到了异常情况——
尽管测试结果都落在项目允许的数值范围内,但一号机和二号机在各自对应测试区间以外的工作曲线却对不上号。
不过,他最开始也没有太当回事。
毕竟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性能出现一些波动实属正常,不外乎是挑中了两台差别偏大的产品。
而且,连这样都能通过测试,反而说明新的推进剂设计冗余度很高。
然而很快,贾博伦斯基就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后面的3-6号机也出现了一样的情况。
按照顺序的每两台之间差异不大,很容易被当做个体差异忽略掉,可是当他把六条曲线绘制在同一张表上之后,却发现其中的差异并非是正常波动那样的高低随机,而是极其规律的依序抬高。
这可不像是随机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法灵活控制的特性,其测试条件并非无极改变,而是预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散区间,验证发动机在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性。
六条工作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最有可能的解释不外乎是有人对它们进行了“应试化”的改造。
就像大学计算机编程的考试那样,只要事先知道后台对提交程序的验证方式,就可以省去程序编写过程,直接输出几个测试输入对应的结果值即可。
只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