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觅,人间至味此斋寻。
大陆作家于华引我们进门,三进的东西跨院可称宅,院落以中式四合院为架构,结合西式拱门,配上中式窗花,中西合璧风格。
宅中有院,院中有树,是两颗法国梧桐,树上见天,甚美。
林先生很符合我印象作家的样子,形象清爽干净,眼神明亮真诚,待人谦逊有礼,宽厚温和。
他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可能是因为早已听说了他的名字,通过作品的想象构想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人形象,一见到真人时竟有些难以置信这篇对林朝阳的深度访谈全文近方字,不仅访问了林朝阳获奖的前后和大众不知道的内情,还为湾岛读者介绍了许多关于林朝阳的详细信息。
本来这两年林朝阳的作品便在岛内极受欢迎,许多文化界人士和读者都对这位来自对岸的知名作家感到好奇。
因此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岛内文化界和读者群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联合报》副刊在湾岛文学界地位崇高,向来是独立出刊的,访谈林朝阳这一期上市后,副刊销量应声而涨近20万份,效果好到出奇。
副刊编辑部一片振奋,弦见湾岛读者对林朝阳如此感兴趣,立刻催促苏伟贞将当日在燕京采访到的内容整理编辑,继续发文。
《解密寻味斋文学沙龙,大陆文坛第一盛会》《庄重文文学奖诞生幕后》
《汪曾琪与林朝阳的交往》《打响寻根文学第一枪的‘琢县会议」》——
这个时候,苏伟贞终于感受到了在燕京被作家们「围攻」的好处了,素材多到根本用不完,各种关于大陆文坛的逸闻趣事信手拈来。
文章发表后副刊销量节节高升,好评如潮。
七八十年代湾岛文学的黄金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素养极高的读者,赶上这两年岛内JY,兴起了一股大陆热,读者们对于大陆的文学作品和作家都很感兴趣。
许多读者都认为,大陆文学火热的八十年代如同湾岛的七十年代,令许多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读者倍感亲切。
读者们也对副刊文章中所描绘、勾勒的「小六部口胡同」充满了好感,觉得那如同文学的世外桃源,称那是大陆版「林海音家的客厅」。
这些文章的发表,不仅让林朝阳在湾岛的名气进一步升,更有许多读者受文章表述的影响,将林朝阳视为大陆新一代文坛盟主,心生崇拜之情。
在症弦等人离开燕京的几天后,林朝阳也坐上了回香江的飞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